2023/01/09

馨菴公 (宋訓倫) 與螺川 (周鍊霞) 伯母書畫合璧對聯

媒體

對聯一物世所常見,新春之際懸貼尤盛,然未聞書畫合璧之制。詞人宋訓倫先生書子對聯,得詞友周鍊霞女士繪綴梅竹,書畫輝映,靈秀彌彰,前人未臻此奇趣。訓倫先生多通家書,尤詳述製聯始末,徵錄藝事心路,洵可貴也。讀其家書,當更解悟是聯思緒。

策展暨編輯室

馨菴公與螺川 (周鍊霞) 伯母書畫合璧對聯局部

天下嚴父凡傳遞舐犢之情,多屏慈顏溫語,代以肅容戒辭。  先父馨菴公 (諱訓倫) 所咐諄訓無異,鴻雁誨勉尤為切促。自鄙十六歲負笈英倫,至四十八歲  先父歿,前後三十二寒暑,手諭逾千,督策不苟。今六旬之年,方解悟其懸慮深處匿於眇微。

馨菴公 (宋訓倫先生) 遺影

民國七十二年 (一九八三年),鄙獲倫敦大學學士,旋深造於英國建築學會建築學院。民國七十五年 (一九八六年) 二月下旬,鄙嘗乞  先父賜書對聯。鄙原珍藏  先父墨寶二件,一成扇,一橫幅,再添一格,欣喜不已。

馨菴公於庚申年 (一九八零年) 以蠅頭小楷手書范仲淹撰「岳陽樓記」成扇

馨菴公於庚申年 (一九八零年) 以蠅頭小楷手書范仲淹撰「岳陽樓記」成扇局部之一

馨菴公於庚申年 (一九八零年) 以蠅頭小楷手書范仲淹撰「岳陽樓記」成扇局部之二

先父僅以書法自娛,雖非書家,然獨辟風貌。據  先父自剖,其書法集王羲之、趙孟頫、董其昌、唐伯虎各家筆意,得清靈之趣。

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十七日馨菴公賜函第一頁暨第二頁局部

民國七十二年 (一九八三年) 三月十七日,鄙接奉  先父手諭信函一通,曰:

「我將於本月底利用假期把對聯寫好,立刻去裱,等到裱好取來,大約就是你的生日日期。今年歲次丙寅,恰巧是你的虎年,我寫此聯勉勵,很具意義。聯文如下:

康兒攻習建築,是固合科學與藝術
為一體者,書此勉之。

寄胸中丘壑經綸於科藝,
效賢士強毅敦厚為風猷。

丙寅季春。訓倫。

我今年已進入七十七歲,哈雷彗星每七十六年照臨地球一次,上次照臨是一九一零,正是我出生的那年,今年我寫這副對聯恰值哈雷第二次照臨我,人生兩逢哈雷,也可謂難得,值得紀念,當然不可能再有第三次相見了。(希望你能再度看到它,那時你正是一百歲。照現在科學醫學昌明,只要你自己善於保養,刻刻留心自己的健康,應該做得到。)」

韶光飄逝,夕陽垂暮,唯祈子壽。

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一日馨菴公賜函

同年四月一日,  先父又函,敘述試寫灑金及白紙,並倩程芥子老伯繪綴對聯,堪見慎重萬分。曰:

「對聯原想寫在灑金牋上,但發現米黃色的金牋又加上一塊塊小金屑,使黑色的字體反而不及白紙寫黑字來得黑白分明,一目瞭然。所以我又改用白紙寫就,但為避免過於素淨,我已商得程芥子伯伯同意,由我寄給他,讓他在聯上用淺彩色畫上蘭花或梅花,使對聯更現得古雅美觀,然後寄回香港付裱。」

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馨菴公賜函第一頁局部

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馨菴公賜函第二頁

民國七十二年四月二十七日馨菴公賜函第三頁局部

螺川 (周鍊霞) 伯母遺影

未幾,程芥子老伯繪聯寄抵香港,  先父並不愜意,遂改倩寄居美國摯友周鍊霞伯母繪聯。周鍊霞伯母 (一九零九至二零零零),號螺川子,江西吉安人。以詩詞書畫馳譽海內外。四月二十七日函曰:

「我寫的對聯已於昨天寄去美國請周鍊霞畫朱竹。竹為四君子之一,固它虛心而高節,國畫中的竹,多數是青色或黑色的 (即墨竹)。朱竹的創始人是蘇東坡,當年他在考場中,無聊之極,偶然用硃砂筆畫了朱竹,從此開了朱竹的畫風。事實上,據筆記所載,劍津西山地方確有幾畝之地種有朱竹,所以東坡以後許多文人畫多有畫朱竹的,家中也有一幀溥心畬的朱竹。我建議周鍊霞不必用淡彩色,就直接用真正的朱色畫在對聯的空罅處也很好看,這樣就不會太素色了。

周鍊霞的中國舊文學,無論詩詞文章,今天遍大陸臺灣,再也找不出有第二個女性具有這樣高深的水準。她畫的仕女,開相之美,古今第一 (包括清末的費曉樓、改七薌,以及現代的溥心畬、張大千)。我囑託她不要畫得太多,只寥寥幾筆,便有一種清趣。所以我預料日後,寄來時一定不會失望。

臺北那兩張太可笑了,他先用極淡的淡紅,一看之下覺得不妥,等不及水分乾透,立刻將較深的朱色猛加上去,結果,朱筆所到之處全部灘化開來,弄得滿紙污穢狼藉,不堪入目,幸而我的字本來也不是好字,立刻臨時另寫一番。如果是名家的筆墨請他補綴,那真要痛哭流涕了。這付對聯我仍收藏著,將來有機會給你看看,你也要覺得好笑,所以「經驗」二字非常重要!他對於用淡色打底缺乏經驗,但別的山水人物都畫得極好,人物尤工,有一句俗語為『萬寶全書缺一隻角』是也。」

民國七十二年五月五日馨菴公賜函局部

先父雖言留存對聯,惟鄙從未曾見,應早遭毀棄。寄美對聯究繪朱竹,或繪梅竹,或繪四君子?  先父、家慈、螺川伯母反覆酌量。五月五日手諭曰:

「周鍊霞已收到對聯,她覺得單畫朱竹太單調,主張畫梅蘭竹菊四君子。你母也認為竹子一向被一般俗人指為『空心大老官』,殊不相宜,還是四君子好。所以現在決計請她畫四君子。我預料這次成果一定非常滿意。」

民國七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馨菴公賜函第一頁局部

五月二十七日函則曰:

「託周鍊霞畫的聯對尚未寄回,當初我寄給她時,就建議或完全畫朱竹,或畫梅竹雙清 (即一部分梅花,一部分朱竹,梅花與竹共同相處,在中國舊文學裡稱為梅竹雙清,因為這二者都是極清高的身份),但她後來在電話中主張畫梅蘭竹菊四君子,可是前四天我打電話去催問她時,她又改變主張,認為還是梅竹雙清比較單純,據說不日即可畢事,且等寄回來看看效果如何,我猜想應該不錯。……

民國七十二年五月二十七日馨菴公賜函第三頁暨第四頁局部

寫到這裡,忽然周鍊霞的學生徐太太 (你前幾年也見過) 送來周鍊霞寄到她家請她轉交來的對聯,我打開一看,真是畫得好極了!她畫的就是梅竹雙清,而且是通景畫,所謂通景,就是兩條對聯紙拼起來畫的,所以朱竹是從下聯右邊畫到上聯的左邊,上聯右上角的梅花枝幹也一直畫到下聯的上角,十分秀麗,將來裱起來時,雖有綾邊,仍能看得出是通景的畫法。我覺得這樣純一色的紅梅與朱竹,比另外再加青色的蘭花與黃色的菊花好得多,以免面上五色斑爛,失去單純色的美。

馨菴公與螺川 (周鍊霞) 伯母書畫合璧對聯

為讓你 『先睹為快』,我將對聯封入一個圓筒內寄給你,你看後即以航空掛號寄回到公司,並告知你歡喜卷軸裱,還是配鏡框? 卷軸的優點是便利隨身攜帶,到處可以張掛,但日子久了,不免受到汙塵及空氣影響而聯面變色污穢。配鏡框則一勞永逸 (像家中那副溥心畬寫的楷書聯),可以長期保護聯面,不過將來包寄困難,不想掛時,收藏不便,你可即作決定。」

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二日馨菴公賜函第一頁局部

螺川伯母手繪新筍於對聯底部

螺川伯母終選繪梅竹,亦經反覆思索,見其嚴謹。  先父六月二日函曰:

「周鍊霞在竹根處畫幾個新筍,是 『新筍看成堂下竹,忽焉翠竹又生孫』 的詩意,她是預祝多子多孫,可謂善頌善禱,我已向她道謝。」

方悟螺川伯母繪賜梅竹,更有弦外之音。

民國七十二年六月九日馨菴公賜函第四頁

對聯之印, 先父六月九日函論之甚詳,曰:

「你來信問對聯上的兩塊圖章,上聯一塊方形石章,是我請趙鶴琴刻的宋人詞句『枉拋心力作詞人』,下聯一方確是『俠骨禪心』,是你的曾祖父從福建帶出來的象牙圖章,他還帶出另外一塊長方形象牙章是『梅花知已竹為師』。這兩方象牙章算來都已經歷一百幾十年了。這次恰巧畫的梅花和竹,且看裱好後的綾邊上還有沒有空隙之處,可以將『梅花知己竹為師』的圖章蓋上去,如果太擠迫,就不蓋了。

周鍊霞畫梅竹極用心思,她因你是青年人,所以特地畫新長成的筆挺的新竹,朝氣勃勃。梅花也避免虬枝老幹而畫疏影橫斜及新枝秀發的姿態,此外,還畫新筍,可謂善頌善禱。她來信說,她畫過六幅八幅的通景畫,但兩幅相連的通景還是第一次畫,但她未蓋圖章,似欠鄭重。所以我已要求她在適當的地方補蓋一個小小的私章,以昭鄭重。她七八月將到香港,那時她會將圖章帶來補蓋。

父母寫給子女的書件都不蓋姓名圖章,通常只用『字』或『別號』的圖章,但我並無正式的字或號,所有心冷、馨菴、玉貍都是臨時戲用的筆名,並非真正的字或號。既是只用訓倫為統一的名字,又沒有僅僅訓倫二字的圖章,所以就用『俠骨禪心』的閒章,我昔年寫給你那張橫披,蓋上『宋訓倫印』圖章,乃權宜之計,不足為訓。」

馨菴公於下聯署名鈐「俠骨禪心」印

「俠骨禪心」印

「俠骨禪心」印蛻

象牙雙面印

「宋學士詞章」印蛻

「梅花知己竹為師」印蛻

信中所言「俠骨禪心」印,乃一石章,誤記為象牙章。「梅花知己竹為師」乃雙面牙章,另一面刻「宋學士詞章」。兩印咸  先曾祖子鶴公 (諱尊望) 之自用印,今仍藏於後昆誠非易事。

上聯下方鈐「枉拋心力作詞人」印

「枉拋心力作詞人」印邊款

「枉拋心力作詞人」印邊款拓本

「枉拋心力作詞人」印蛻

「枉拋心力作詞人」印,趙鶴琴老伯所刻。趙鶴琴老伯 (一八九四至一九七一),字惺吾,號鐵樵,晚號臧暉老人,居鵝池軒,陶真樓,浙江鄞縣人。趙叔孺先生從侄,家學淵源,工書畫,精篆刻。此印邊款刻:

「訓倫詞兄屬
刻朱彊邨句。
丙午冬仲。鶴琴。」

丙午即民國五十五年,一九六六年。「枉拋心力作詞人」句出唐溫庭筠「蔡中郎墳」:

古墳零落野花春,聞說中郎有後身。
今日愛才非昔日,莫拋心力作詞人。

朱彊邨先生絕筆「鷓鴣天詞」

朱彊邨先生 (一八五七至一九三一), 先曾祖子鶴公契交,有「鷓鴣天」絕命詞,借引是句曰:

「忠孝何曾盡一分,年來姜被減奇溫。眼中犀角非耶是,身後牛衣怨抑恩。  泡影事,水雲身,枉拋心力作詞人。可哀惟有人間世,不結他生未了因。」

先父倩鶴琴老伯刻此句,平生感觸邃深。

馨菴公於己末年 (一九七九年) 行書箴言橫披

馨菴公於己末年 (一九七九年) 行書箴言橫披局部之一

馨菴公於己末年 (一九七九年) 行書箴言橫披局部之二

馨菴公於己末年 (一九七九年) 行書箴言橫披局部之三

「垂知」印邊款

「垂知」印底部

「垂知」印蛻

信中所言橫披,作於民國六十八年 (一九七九年)。款旁僅鈐「垂知」閒章,誤記為「宋訓倫印」。橫披文字曰:

「充實才能學問,濟之以謙光機敏,大業倖成,固堪自慰,不成亦足以安身立命。康兒勉之。己末三月。訓倫。」

時鄙年十七,先父書箴言訓勉,語出肺腑。

螺川伯母畫畢梅竹,不鈐私印,初或有所顧慮,後亦未予補蓋。一九八六年七、八月,螺川伯母敖遊香港,揣度早忘攜帶私章事。不數年, 先父因香港回歸大限,及早搬離香港,寄居曼谷,而螺川伯母久滯美國,補蓋之舉遂告終結。

上聯下方鈐「如岡如陵」印

「如岡如陵」印錦盒內見馨菴公手書跋文

馨菴公手書跋文暨印蛻

上聯右下方何時鈐以「如岡如陵」迴文章,已不可記。

「如岡如陵」印為馮敏昌 (一七四一至一八零六) 所刻,民國七十五年 (一九八六年) 得自倫敦摩斯古董店 (Sydney L. Moss Ltd.)。 先父書小楷於錦盒簽條及內盒,曰:

「馮敏昌;字伯求,號魚山,欽州人。
乾隆四十三年進士,精金石詩畫,
治印蒼老渾厚。此如岡如陵一紐
為一九八六年緒康在倫敦購得,
亦金石奇緣也。」

「如岡如陵」印邊款

「如岡如陵」印邊款拓本

「如岡如陵」印底部

「如岡如陵」印蛻

「如岡如陵」印之邊款刻:

「戊戌秋七月
朔後三日,仿
漢人印法,作
於小羅浮草
堂。馮敏昌。」

此印刻於戊戌七月,即乾隆四十三年,一七七八年。是年春馮敏昌登戊戌科第二甲第四十二名進士,年歲三十二,春風得意之際,欣刻此印誌念。「如岡如陵」為其自勉自許之印, 先父以此鈐聯,意不待言。

倫敦摩斯古董店於一九八四年出版之中國文物展覽目錄封面

倫敦摩斯古董店於一九八四年出版之中國文物展覽目錄內頁,戴「如岡如陵」印

馮敏昌印極稀見,馬國權先生編著「廣東印人傳」載錄兩方,「如岡如陵」其一,「古木臥平沙」其二,天壤間馮敏昌印或僅存此兩方。

對聯一格,興於明,盛於清。名家繪景,尤屬罕舉,是聯亦螺川伯母平生僅繪之聯畫。聯上之印,亦逮奇境,有 先父自省之辭,有 先曾祖父自剖之辭,有前賢自矢之辭。湮佚心志,交接二百年。鄙虛縱歲月, 先父之諄誨,未克萬一,懸聯於室,何以相告?

下聯局部

連近目次:

閏秀名家周鍊霞自述身世的長信,陳崙先生撰

附加資訊

  • 標籤日期: 民國一百一十二年一月中旬展出
閱讀 2064 次數